记者问: 孙志敏: |
举办本次培训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在国际上,对专科护士的培养和培训是护理学科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发达国家和
我国的香港、台湾地区,对专科护士有着严格的培训和资质持证制度。苏州市卫生局
对培养和发展本市专科护士队伍非常重视,并把此项工作上升至议事日程,经过上半
年的精心策划和前期准备,委托苏州市护理学会组织了本次培训。这在苏州是首次,
在省内也是领先的,培训可以使学员充分了解和学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理念和经
验,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临床操作技能,缩小专业差距,在学科上和国际接轨。
|
|
记者问: 孙志敏: |
培训的形式和时间是如何安排的?
这次培训我们强调和贯彻“理论、讲座、见习、实践”的教学模式和形式,从理论和技能两方面入手,全面提高专科护士的职业素质,培训结束将进行理论和技能的双重考核,对合格的学员颁发专科护士资质证书。
过去类似的培训时间短,无法取得实效,这次培训为期两个月,采取学员全脱产的方式,充分保证了学员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的效果。
|
|
记者问: 孙志敏: |
培训的课程和授课讲师是如何安排的?
课程经过了精心的安排,首先是采用了北京和香港理工大学合办的专业培训班的课程内容,其次在本市各大医疗机构进行了广泛的意见征询,在不影响院方正常护理工作的前提下,综合考虑、仔细编排的,并经苏大医学院临床一系、护理学系验证、苏州卫生局认可后产生的。
本次授课的讲师大多来自于苏大医学院临床一系、护理学系和苏大附属第一医院。作
为教学医院,苏大附属第一医院的科室主任同时也是苏大医学院的任课教授或副教授。
如:苏大附一院副院长、麻醉学科专家杨建平教授,苏大附一院的心胸外科主任沈振
亚主任、急诊科陆士奇主任、呼吸科黄建安主任、泌尿科肾移植专家欧阳俊教授、普
外科曹苇主任等,有苏大医学院护理学系的王海芳、汪小华老师等,还有来自省内的
医疗机构的护理专家,如省人民医院的宋燕波护士长等。
所以本次培训的师资力量很强,邀请的都是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教学经验的优秀的专
家教授。
|
|
记者问: 孙志敏: |
重症护理的特点和要求是什么?
在临床上,重症护理主要对大手术术后、器官移植手术术后患者的监护和对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监护。对于这几类患者的监护或抢救,护理工作显得非常的重要,往往是术后恢复或抢救成功率的重要保证。
专科护士必须能熟练操作相关医疗护理的器材、器械,熟悉各种突发情况的处置流程,掌握重症护理的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
|
记者问: 孙志敏: |
苏州市护理学会的主要工作是什么?
苏州市护理学会的主要工作就是在护理专业上加强学术交流,提高学术水平,促进培养高素质的专科护士队伍。 |
|
记者问: 孙志敏: |
高素质的专科护士队伍对医疗工作起到怎样的作用?
护理水平是医疗品质的组成因素,高素质的专科护士队伍将有效保证护理的高水平,高水平的护理工作,是医疗机构维持高品质医疗服务的基础。
今年在苏州举办的国际护理会议上,着重研讨了护理工作的专科化、专业化的发展,我们参观新加坡国立医院癌症中心的门诊部时,就发现门诊护士都是持证的专科护士,都要进行定期的脱产的专科护士培训,这跟社会上认为护士就是打针发药、执行医嘱的观念和认识有很大的区别。
护理学科作为独立的学科,强调培养高素质的专科护士,强调专业技术的服务能力,强调通过护理手段来解决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护理服务,才能在护理专业上同国际接轨。
|
|
记者问: 孙志敏: |
如何培养专科护士的高素质?
除了通过护理专业的专业技能培训以外,我们还着重培养专科护士“以人为本”的工作态度和“换位思考”的工作思维。
过去的护理工作,护士只是按照护理工作常规流程来对待患者,很少征求患者的意见,缺少和患者人性化的沟通和交流,通过培训和培养,还是改变了这种情况。
现在专科护士的工作内涵发生了新的变化,护理工作也从解决患者的生理病痛发展到解决患者心理问题甚至是患者的社会问题;护理工作中强调运用护理程序,进行患者的护理评估,科学有效的解决患者出现的各种问题;要求专科护士在患者入院前、手术前、手术后、出院前和任何治疗、护理过程中开展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观念,消除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及时处理患者在治疗期间的情绪波动,帮助患者及早康复。
通过这些对专科护士进行的“以人为本”、“换位思考”的素质培训,可以提高护理品质,有效地提升了患者和社会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促进了护理工作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极大推动了本市护理学科向专业化方向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