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防“意外伤害”高发期 |
http://www.szjkw.net 苏州健康网 2006-12-19 |
据《生活时报》报道,全国死亡监测网的报告显示,无论城市或农村,意外死亡均为1~4岁儿童的第一位死因,死亡率高达685~941/10万,边远地区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率甚至达到1056/10万。意外死亡与损伤的比例为16~11。 暑期来临,孩子们被“放飞”,其安全成为双职工家长最担心的问题。据北京疾控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儿童意外伤害已成为北京市儿童青少年的第一死因,同时也是儿童致伤、致残的最主要原因。 父母疏忽引发意外 刘女士和丈夫都在外贸部门工作,双方老人又都在外地,平时都难按时下班,假期就更没有时间照顾上五年级的儿子姚姚了。一天下午3点钟左右,独自在家的姚姚炸起了羊肉串。不想,还没等把羊肉串放入锅里,热油就着了起来。因为油多,一时间,火苗又大又猛,姚姚完全没了主意,只好逃出厨房,把厨房门紧紧锁上,然后自己躲到屋里不敢出来。后来还是楼下的邻居发现她家厨房里的滚滚浓烟,报了火警,才避免了一起严重的事故。因救助及时,姚姚除了受到惊吓,身体没受到伤害。 家长不能放手不管 据悉,2002年年初北京成立了儿童意外伤害防治中心,在全国建立起第一个儿童意外伤害监测网。中心主任丁宗一认为,现在很多家长对意外伤害的认识还有误区,认为意外伤害不是病,其实意外伤害是一组疾病,有它的发生规律、危险因素,可以预防。 丁宗一教授是我国少数几位对儿童意外伤害有专门研究和著述的专家之一。她建议:一、要普及健康教育,包括防止意外伤害的知识和伤害发生后第一现场简要的救护技术;二、在已知有危险因素的场所设立醒目儿童易懂的标识;三、交通标志要醒目,减少车祸发生;四、家用电器和药品等产品要具备安全设计的特点。 儿童意外伤害的主要类型 车祸:意外伤害中死亡占首位原因。车祸后果轻重不一,多见头部受伤、骨折、内脏出血、休克、死亡。在步行交通事故中,危险人群为5~9岁儿童;在驾车事故中,危险人群是10~14岁儿童和15~24岁青少年。 溺水:以夏秋季、农忙时为多。在水缸、浴池溺死的多为0~4岁儿童,在水渠、池塘、水库中溺水的多为5~9岁儿童,在游泳中溺水的多为10~14岁儿童。预防的办法是对小儿加强看护,对大一些的孩子加强安全教育。 烧、烫伤:可因失火、炉火、火柴、电器、电熨斗、电炉、热水、热油、蒸汽、爆竹、强碱、酸等造成。 中毒:误服药物发生中毒多见于0~4岁儿童。毒物有氟乙酰胺类灭鼠药、有机磷农药、鱼胆及煤油、汽油等。专家说,这多是大人管理不善所致。 跌落:随着高层楼房逐年增多,阳台、门窗、楼梯缺乏保护装置,儿童坠落事故的发生有增多趋势。有的家长外出将小儿反锁房中,孩子由于恐惧由阳台或窗口翻出造成坠落。 窒息:吸入异物是主要原因,高危人群为0~4岁儿童。异物的种类繁多,以植物性异物占多数,比如花生米、瓜子、果冻等。另外,还有其他物品,如塑料插板、玩具零件、纽扣、笔帽甚至铁钉、图钉;此外,也有因被子盖住婴儿面部造成窒息死亡的。 |
稿源:网易 作者:佚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