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助医在线预约  在线咨询  在线询价  电子验单 政策法规医政专栏  药监专栏  社保专栏  环保专栏
  学术前沿学术交流  论文汇编  继续教育  医学会专栏 医院推介院长风采  专家介绍  医院介绍  医患沟通
  健康专题儿童健康  老年健康  家居健康  时尚健康 疾病专区艾滋病专区 高血压专区 糖尿病专区 肝胆病专区
  社区卫生社区医疗  社区预防  社区保健  社区护理 健康商务企业黄页  配送信息  广告招商  供需信息
文章搜索
苏州医学杂志
精彩推荐
苏州市医学会胸心血管...
口腔科学术活动通知
关于认真填报2005年度...
2004年苏州市胸心血管...
苏州市儿科学术年会...
专访:肿瘤治疗的发展...
整合医学抗癌全国普及...
苏州市医学会简介
欢迎您给我们投稿!
热点专题
  + 世界卫生日专题
  + 结核病专题
  + 饮水安全专题
  + 健康维权专题
  + 流脑专题
  + 感冒专题
  + 性教育
  + 痛风专题
  + 艾滋病专题
友情链接
 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前沿 >> 论文汇编 >> 正文
防治心血管疾病的若干热点
http://www.szjkw.net 苏州健康网 2004-11-08

  为扩大急诊科医师的视野,将心血管医学范畴内的部分热点作一简要介绍。

  一、现代心血管医学重点发展趋势-从干预到预防

  医学领域里许多观念起了重大变化,唯有预防为主的观念没有改变,但恰恰是预防为主这一原则至今仍然贯彻得最差。

  (一)心血管疾病以预防为主的重要性

  1 ,心脑血管疾病是我国居民的主要杀手

  2002 年我国主要疾病死亡率(表1) 显示,

疾 病

城 市 占%

农 村 占%

恶性肿瘤

23.12

20.65

脑血管疾病

17.53

17.38

呼吸系统疾病

15.44

15.49

心脏病

14.71

14.42

心脑血管疾病合计

32.24

31,86

  2,治疗手段的局限性 目前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结局,除极少数疾病(如某些先心、预激综合症)可以通过手术或介入治疗获得根治 , 绝大多数治疗方法仅能减轻、暂时缓解病情,延缓病变进一步发展。

  (二)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

  1,发生心血管疾病一半归之于不合理的生活方式

  在2003年第76届美国心脏病协会年会上,美国CDC专家提出,心血管疾病50%归之于生活方式(吸烟、不合理饮食和缺乏运动),20%归之于基因遗传,20%归之于环境因素,10%归之于患者的治疗。而目前状况本末倒置,绝大部分力量投入疾病的后期治疗,明显缺乏预防力度。因此,新任53届ACC主席Michael Wolk教授呼吁,心血管专科医师应实现从干预到预防(From intervention to prevention ) , 在人们健康时,保护人类健康,而不是等心脏病失控时才去救治

  2,国外预防的成就 美国1970年以来,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防治高血压与高胆固醇血症以及治疗技术的进步,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下降50%,1950年以来脑卒中的减少更为显著。

  3,我国对预防的研究 例如我国前瞻性研究得出,舒张压每相差5mmHg,脑卒中发病危险性相差46%,冠心病事件发病危险性相差24%。

  (三)可以实施的预防措施 包括一级与二级预防

  1,改变生活方式 坚持运动,每日有氧运动 30min ;合理饮食(限盐、限糖和限脂肪),包括以植物食品为基础的低脂肪饮食,减少简单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增加复合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戒烟;注意控制精神紧张。例如JNC7指出改变生活方式一段时间对血压下降的效果(表2)

改变项目

收缩压可降低的大概范围

减轻体重

保持正常体重( BMI18.5-24.9 )

5-20mmHg/ 下降 10kg 体重

控制饮食

低脂饮食,食用低饱和脂肪酸油脂,多摄入水果、蔬菜

8-14mmHg

限制钠盐摄入

氯化钠< 6g/d

2-8mmHg

体力活动

参加规律的有氧运动如快步走,每天 30min

4-9mmHg

节制饮酒

2-4mmHg

戒烟

  研究还表明,大幅度改变生活方式,甚至可能逆转即使是严重冠状动脉病变。

  2 ,及早治疗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慢性疾病 例如,将升高的血压降至合理的水平并维持之;积极防治糖尿病;使用他汀类药物干预高脂血症。

  3 ,将预防的原则贯穿整个治疗过程 例如对心衰的治疗不停留在血液动力学改善、症状缓解,而进一步要求阻断有害的某些神经体液机制,中断和逆转心肌重塑,延长患者的寿命。对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不一味追求心律的控制,更重要的是预防发生猝死的危险性;治疗老年房颤,不满足于心室率的控制,还应积极使用抗凝剂,降低血栓栓塞的发生率。对高血压应视为高血压综合症,治疗不停留于血压降至目标水平,还应查明和处理可能存在的种种危险因素,以期取得更加满意的防治效果。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稿源:苏州医学会
作者:苏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急诊科 金绍国
推荐给朋友】【  】【打印】【关闭
相关文章
 ·《3例硫化氢中毒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  ·《拯救严重脓毒症、感染性休克运动的指南》
 ·《机械通气中的几个具体问题》  ·《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研究和治疗》
 ·《如何处理糖皮质激素治疗ARDS中的几个问题》  ·《提高心源性晕厥的诊治水平》
 ·《小儿急诊血液净化2例报告》  ·《蝮 蛇 咬 伤》
 ·《多 发 伤 的 急 诊 救 治》  ·《N-乙酰半胱胺酸在下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
公司简介 | 会员注册 | 服务答疑 | 网站律师 | 联系我们 | 网上投稿 | 网站招聘 | 广告服务 | 客户投诉
首页
Copyright © 2004 - 2010 SZJKW.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回到顶端
隐私保护 版权所有 苏州健康网 2004-2008 Email:webmaster@szjkw.net
    本网站的信息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具体请按医嘱。
   强烈建议您使用 IE6.0 以上浏览器 1024*768分辨率